谢谢悟空邀请!临帖取法,取的是什么呢?
"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见马宗霍《笔谈》。)
学习书法,开始应力求形似,后期创作博涉其它碑帖,要各有所取。
如王铎临《集王书圣教序》,主要取用笔爽利、直截、多以直线为主,取此碑的厚重。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取其古朴厚重线条,开阔磅礴的气势。
黄庭坚学颜真卿行书,取颜真卿行书的沉著。
黄庭坚学《瘗鹤铭》,取其宽博飞逸。
赵之谦学颜体大字,取风骨沉雄劲健,结字宽博开张。
祝允明学米芾书法,取米字潇洒多变。
取法,取法,自然取的是书法的法。
那么书法的“法”都有哪些呢?书法的“法”就是完成书法的一切的技法,概括起来说主要有笔法、结构之法和章法、字形。
学习书法首当其冲的是学习书法的点画的表达技法,如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如提按顿挫等,还有点画的基本形态及其规律,比如一种字体或书体主要笔画的基本特征。这些技法在临摹过程中都需要我们逐步掌握,我们在进入创作时同样需要这些技法。
再就是结构之法,基本的结构技法是我们最早在学习汉字时就开始学习的基本的结构规律。如独体字的基本要求,重心平稳,主笔突出,点画匀称,错落有致等。在如偏旁部首的写法和基本规律已经组合技巧。整体字形的结构规律,如结构的三十六法等。
在就是作品的章法的技法和字形之法,这里的字形之法是指的能够背临下来的字形之法,这样的一个字,能够惟妙惟肖的背临,就可以在我们今后的创作或日常书写中应用,也为我们对字形的进一步变通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基本的通用的取法内容,具体到不同书体,如欧颜柳赵诸家字体还有独居特色的技法。如欧阳询的险劲,颜真卿的端严,用笔的篆籀笔锋等等。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临帖取法,取的的什么法?”这是问题提的好。前几天好像有一个类似的问题,说的就很明确了,师法古人,不但在法更在于理。
我们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可能对“法”特别在意,而对于“理”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所以,千里马就从临帖取法,到底要取什么“法”来谈谈临帖问题。
首先,到底书法的法是什么?有人说是“形”,有人说是“神”,也有人说是形神兼备。
其实大家说的对没错,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临帖的“形”?如何做到临帖的“神”?又如何做到临帖的“形神兼备”?
我们学习书法,重在实践,不是要空谈理论和技法。没有实实在在的可实践性,什么理论都会落空的。
比如说,临帖先要把“形”临准,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拿起笔临摹字帖的第一笔叫起笔,就会难道一个人几十年!这样的临摹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为什么对?
所以,书法重在实践,而且要有科学的实践方法,这就是基本的“法”。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真正懂得了书法的“法”到底是什么内容了。
如果我们能够把第一笔“起笔”写对,就一定代表第二笔“行笔”写对吗?这就是“法”。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非常的玄妙。
一般来说评判一幅字好坏从三个方面:笔画、结字(结构)、章法。笔法是笔画和结字综合。
结字,笔画之间的结构,基础笔画怎么相结合,怎么布局。
笔法可以简单的说成笔画和结字综合,这里要注意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五种书体。篆隶草行楷都是有笔画和结字的。
临帖取法,取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临帖临了很久,都不知道到底在学什么。那么临帖取法到底取的什么呢?南山以为,临帖取法,取的是古人的书写技法,而这技法之中,最重要的是笔法。为何这样说呢?切听我一一一道来。
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这个“不易”一方面说笔法是不变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说学习笔法一直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历代这么多名家,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怎么能说“用笔不易”呢?
举个例子来说,上图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就说他的竖向笔画的入笔处的大方头(红笔圈出)是怎么写的呢?我初学时候,没有老师教,根据书上教的,是逆入藏锋折笔写出来的。但是后来遇见一个朋友,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系毕业的,他告诉我这种用笔是不对的。后来又看到台湾的***建老师和大陆的翁志飞老师的教学视频,都和我这个朋友说的一样的。我知道,我小时候学的确实有问题。
那么我们想想,古人学书法谁教啊?古人本身能够得到的书法碑帖资料就很少,别说真迹了,能得到一本拓帖就是幸事了。面对这种拓帖,你看不到墨迹本,如何知道古人是如何下笔的呢?
上图是翁志飞老师临摹的《玄秘塔》,与碑刻本相比的话,很多人会说,你这怎么会那么多纤毫啊。其实古人写的时候也是有的,只不过因为刻碑的缘故,或者说是风化的缘故,这些你看不见了而已。
如果想学习笔法的朋友,可以来我在头条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为圈友提供了众多的书法名家的临帖教学***,通过看他们的临帖,你才能很好地去学习古人的笔法。
理解了这一点的用笔之后,我再看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竖向笔画的入笔,跟柳公权真的是很像。所以,后人说柳楷取法颜真卿,此言不虚。如果去详细分析古人的好多名帖,分析他们的用笔,真的是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所以说“用笔不易”。
自由发挥,随意挥洒。如果符合书法的法度,是己达到创作程度的水平。
但是在书法史上取得成就的书家,没有一个不是经过认真大量的临帖才取得成功的。创作书法是在临摹学习、掌握古人碑帖风格特征和规律后进行的。
将抽象的风格语言描述,转换成具体的书法作品视觉形象。表达胸中的意象,难度很大,没有临帖时学的技法,以及理论作支撑,很难完成。
清代书家钱沣,工楷书,学颜真卿,又参以欧阳询、褚遂良,气势雄强。行书字米芾笔意,跌宕多姿。
钱沣(174o一1795)号南园,清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步入官场,一生高风亮节。
当时朝廷内外***,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钱沣所书书法作品。)
凡事没有绝对,我是从来不讲绝对的话的,我认为学习书法不一定临帖,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写好书法,那么,对不起,你还真就得临帖,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了。
有人问我,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吗?为什么不能随意挥洒?
学习方法的过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唐僧西天取经的历程。我们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是到哪里呢?是到当时***的西边,所以他在取经过程中,心中一直有一个方向,虽然历经了种种磨难,经历了种种苦难,但是他始终不改初心,一直坚持向西走。
而再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取的经”,就是提高我们书法的书写水平,尽最大可能提升技巧。而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呢?其实字帖上的字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字帖上的方向,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不努力,其实就跟唐僧去取经一样,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那唐僧要到几时才能取得真经?
茫茫世界,没有方向、没有未来,其实是最让人焦虑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是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所以,临帖的目的,其实就为了给我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如果我们不临帖,不学古人书法,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我们写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收到的成效最小。
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书法时间太短,没有心思、没空去学习书法。
我认为,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方式、坚持往一个方向进行努力,那就一定可以再造辉煌,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bw.com/post/3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