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人体躯干,两侧肌肉群的练习而研发的,主要包括前部肌群、后部肌群和侧部肌群。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练习:平板支撑是一种长核心强度运动能让身体维持在一个费力的姿势,可以训练腹部,背部及肩膀,被公认为训练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练习平板支撑时,人体应呈府卧姿势,并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卷腹可以很好的训练到腹肌、腹直肌提高核心力量,练习卷腹时屈膝双手,交叉在胸前,卷腹,让肘部靠近大腿,练习时上半身卷起一半,腰背要与地面紧贴。
专门针对练习核心力量,可以有效提高腰腹部力量,锻炼身体协调,核心力量越强运动征召的肌肉纤维也会越多,同时也可以改善身体驼背、弓腰的现象。
首先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核心肌群不是单一肌群,对于它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核心肌群的范围界定还是比较一致,它是指横膈肌到盆底肌中间的这一块区域。具体到哪一些肌肉,确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但是对于核心肌群的一些锻炼方法,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掌握。
尽量站直身体(头尽可能向上顶,但别仰头,要保持正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曲膝盖,尽量压低臀部和身体。停顿片刻,然后慢慢回到站起回到起始位置。做3组,每组做10次。
注意:确保膝盖前端不超过你的脚趾。保持上体正直——不要前倾。增加难度:变成蹲跳。下蹲,然后尽可能纵起向上,然后轻轻落地。
2.臀桥:
背部平躺于地,膝盖弯曲,手臂打开,手掌向下。以腹部为轴,提起臀部,双脚用力蹬地。使核心、臀部和大腿呈直线,在这个位置保持3-5秒。做3组,每组做10次。
注意:在抬高时,保持臀部水平——不要往两边偏。增加难度:做单腿臀桥。从地上抬起一条腿。在这条腿悬空时,用另一条腿的脚跟发力使臀部抬离地面。回到起始位置并重复。另一边也同样做。
3.平板支撑:
以俯卧撑位置开始。弯曲手肘,将身体下压,直到体重从手掌移到前臂。你的身体应该呈一条直线。收紧腹部,保持60秒。如果无法保持,那就保持5-10秒再休息5秒,这样间隔持续1分钟。
注意:臀部既不要放松也不要抬高。增加难度:做转动平板支撑。从平板支撑位置开始。然后向左转动做一个平板支撑,保持10秒,再向右转动,做个平板支撑,保持10秒。返回起始位置并重复。
谢邀,其实肩部训练对于我们的上肢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肩部连接着我们的胸部,背部以及我们主导力量的手臂,处于一个枢纽地带,如果把我们的肩部练好,那我们的上肢其他地方的肌肉也会变得更加强壮,今天我们就题主这个问题来给支支招,教题主如何去训练我们的肩部,塑造更好看的肩。
首先我们在练肩之前,必须要明确我们今天的计划,那***无非就是我们安排的动作,这一点上,我们提倡题主在肩部训练日最好使用多样的动作来练,因为我们的肩部主要肌肉是三角肌,而三角肌分为三束,前中后束,通过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的束进行侧重性训练才是最高效的,我们给题主提出的动作有:哑铃侧[_a***_],哑铃前平举,杠铃上提,杠铃推举,哑铃推举,阿诺德推举,俯身哑铃飞鸟,蝴蝶机反向后拉。虽然动作显得有些多,但是如果想真正把每个动作练好却不简单,我们拿哑铃侧平举来举个例子,哑铃侧平举作为我们肩部训练的黄金动作,我们不应该选择大重量的哑铃,我们在做哑铃侧平举时,视训练者能力问题而定,一般都会选择2-10KG的哑铃,而高于10kg的哑铃非常不适合我们这些普通健身爱好者,因为我们没有实力可以去控制他,在侧平举这个动作中,我们有几个小技巧(1)我们的肘部角度,首先我们很多人在做哑铃侧平举时肘部都是完全打直的,其实是不对的,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我们的肘部应当略微弯曲,这样才是正确的动作。(2)侧平举的高低,我们在做侧平举的时候,不要将哑铃举得太高,我们的手臂和地面平行即可。(3)在我们做哑铃侧平举的时候,如果每组安排的是十次,那我们在最后三次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一次半的周期训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到第七次的时候,接下来三次,我们都将哑铃举起来再下降,但是下降的时候不要降到底,降到轨迹的一半再次上升,然后下降至底,这样的运动算一次,这样的训练可以对我们的肩部造成更大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哑铃推举,杠铃推举,阿诺德推举这些动作,我们建议重量虽然可以比哑铃侧平举大,但是也要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希望题主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度,希望题主能够早日练出发达的三角肌。欢迎大家订阅我的公众号,如果大家对健身这方面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都会给予解答,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bw.com/post/2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