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核心训练 > 正文

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哪些

  1. 日本的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日本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核心精神什么

武士道本来是主修品德的,江户时期因为统治者利益,所以强调了忠,而昭和鬼子则在消灭了武士阶级之后强行修改了武士道的内容,使其之强调忠,而忽略了其他美德。武士道最早还是讲究看透生死,诸行无常。毕竟武士道还牵涉到佛家与神道教。而武士道的兴起也要说到日本的武家幕府统治。推荐你看看《八犬传》《平家物语》来了解武士道。

日本的武士道究竟是什么道?武士道是如何起源的?

日本人最追崇的便是武士道,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内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代名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

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武士道究竟是什么道?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道的古称为《叶隐》,是日本江户时代佐贺藩所传颂的武士修养书籍。“叶隐”是何意思?其原意便是如树木之树荫,树荫为主公庇护有“舍身奉公”之意。这本书最早由当时的藩士山本常朝传述,由田带陈基整理成书,书籍共11卷1200多节。书中分不同章节记录了这一时期藩邦武士的言行和事迹,还有一些藩主及其继承人的事迹。

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叶隐》是一部奇葩的书,它所宣扬的理念与平常书籍背道而驰。全书的核心思想便是一个“死”字,对于一般人对生命的执着和渴求,武士道则持反对态度,认为人的一生只是虚妄,死亡才是新生的开始和走向真正人生的开端。

武士道

不要命”是武士道的道德律,只有不要自己的命,从精神上获得优越才能够要敌人的命。为了培养这种“不要命”的精神,《叶隐》中记录里山本常朝一家训练武士的故事,武士5岁的时候就得学会杀狗,10岁时就得亲自斩杀一名死囚,14、5岁时便要带刀进行实战并成功斩首敌人。

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亚洲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头像印在五千日元上的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写道:“武士道正如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东西”。“如果不了解封建制度和武士道,那么现代日本的道德观念将是一团不解之谜。”要“知日”,武士道不可不知。

了解武士道如何形成,首先必须了解“武士”如何产生。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即平安时代早期,是武士开始形成阶段。当时,恒武***为将大和朝廷的势力范围扩张至本州岛东北部,想对当地的虾夷人进行讨伐。但和中国不同,***手下没有常备军,便对地方豪族封官许愿,称将授予任何讨伐虾夷人的地方势力首领“征夷大将军”称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即有弓马娴熟的地方豪族招兵买马充当***扩张势力范围的御用工具。这些人就是“武士”的雏形。至9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以宗族和主从关系为基础的私人武装,以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至10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的这股军事力量,从而使之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按佐佐木润之介等日本史学名家的说法:“武士由此诞生。”

那么日本的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武士道依其形成先后,可分成三种类型:(1)镰仓时代的封建武士道;(2)江户时代的儒学武士道;(3)明治时代的新武士道。

一、镰仓时代的封建武士道,最初是幕府将军源赖朝与其家臣的一种具有从属关系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准则。作为家臣的武士要为维持他们生计的主君行“奉公”义务,要始终不忘为主君效力。平时要练技习武,研习战法。在战时要惜生命为主君而战。“人为一代,名存永世”,自此成为武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封建武士道的核心是“忠”。按新渡戶稻造的说法,“忠是将封建的各项道德准则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均衡美的拱梁的基础。”

二、江户幕府时代的儒学武士道。1615年7月,德川幕府颁布了共有十三条构成的《武家诸法度》。其中第一条即明文规定武士既要练武,也要习文,因此奠定了既是政治统治者,又是民众“行为道德楷模”的近世武士的基础。

儒学武士道以仁、义、礼、诚、勇为道德原则,强调:仁是治理天下的条件,所谓“不仁者不得天下”;人与人之间须有义;行义需要勇;武士必须讲诚,所谓“武士一言”就是诚的表现。只有品行做到仁、义、礼、勇、诚,才能维护武士的名誉。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即以上述五项道德原则和“荣誉”作为各章标题。值得关注的是,位居中国文化首席的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而作为“大和魂”的武士道则强调仁、义、礼、勇、诚。如果说“诚”与“信”基本无异,那么“智”与“勇”的差别显然构成了中国“文”的文化和日本“武”的文化的本质差别。

推荐一本书,详细讲述了武士道。

武士道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武士道》这本书写作与1899年,算起来距离现在已经100多年了。

按照套路,这本书类似于“学术化”的风格,从武士道去起源/武士道的特征/训练标准/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对日本国民的影响等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以前我对武士道也有一些了解,但比较泛泛,而这本书算是一本武士道精神对百科全书了。书里面讲述的内容大体包括3个方面:

作者认为武士道可以说是武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可以使生命如鸿毛。这是日本“知耻”文化的体现。日本的“耻文化”与武士道紧密相关。

但在日本的文化里,一个人如果犯了错,他会千方百计去掩饰自己的错误,尽量不让人发现。如果某个人发现了错误,他会千方百计的掩盖事实。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结束这么多年来,德国已经完全走出了战败的阴影,而日本却依然在不知耻的路上越走越远的原因

所以,日本文化如此,日本社会下的“武士”阶层也是如此。在日本的封建时期,你可以对一个武士发起挑战,但不能侮辱一个武士,让他感受到耻辱。

比如,《武士道》这本书里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商人看到一个武士头发上有虱子,于是就好心的提升他,结果这个武士而华美刷,拔刀就把商人一劈为二了。因为,在日本文化里,虱子是和牲畜在一起的,你说一个武士的头发上有虱子,就是在侮辱这个武士是畜生一样。虽然武士头上可能确实有虱子,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必然会做出我们不能认可的行为:杀死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