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核心训练 > 正文

外国人看核心舱训练***

  1. 空间站技术排名中俄第一梯队,美国第二,欧日第三是否客观?

空间站技术排名中俄第一梯队,美国第二,欧日第三是否客观?

讲个笑话,美国一架载人用的航天飞机就重达68吨左右中国计划建造供人长期居住的空间站基本重达90吨左右,而美国有5架航天飞机。再来个笑话:航天飞机135次发射仅2次的失败被人们说不安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60多次发射就不下4次失败被人们说安全可靠,中国神舟飞船11次发射1次失败。是否安全,是根据定义来决定,又有多少人知道NASA在载人航天方面要求之高?

(死多少人和失败多少次有本质区别。飞机失事一次能死上百号人,然而飞机就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当然,航天飞机的与空间站不是同级别的航天器。问题是,一个连空间站都还没有国家哪敢自称自己空间站技术杠杠的?严重怀疑提问题者的心思。这么多年我看过无理说中国火箭第一的言行不在少数,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言行。

外国人看核心舱训练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联是空间站界的大佬,其“和平号”空间站重新定义了空间站,至少跟以前那些一两个小舱就敢说空间站来说。这个空间站整体呈现出“十”字型,多舱结构对接而成,被称为第二代空间站。第一代就是前面所说的一两个舱的空间站……

中国***建造的空间站,也是这种形状,多舱对接而成的“十”字型结构,也不能说是我们模仿的苏联,毕竟这种结构是在技术有限前提下最好建造的。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和俄罗斯主导,多国参与的国际项目,细读这句话。而美国又是最主要的国家。国际空间站的第一舱,是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建造和发射的多功能核心舱,这不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而是俄罗斯舱段的。这里需要像不了解的人说明一下,国际空间站也是分领域的:俄罗斯的舱就是俄罗斯的领域,美国的舱就是美国的领域,其它国家没啥领域,当然不是完全没有。

外国人看核心舱训练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国的舱段比俄罗斯多,大,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也是美国主要。因此我很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俄粉和小粉红说国际空间站是俄罗斯说了算?特别是现在美国也有自己的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了,俄罗斯形象还那么大吗?

不要低估了美国空间站技术,国际空间站的“大佬”是美国,“跟班”的技术也是要跟美国共享的,所以美国拥有国际空间站的所有技术(即使没有人家也买得到,我们是有钱买不到)。

美国人之所以不单独自己弄空间站,那是因为美国人的“商业化”意识,什么都讲求利益最大化,既然有这么多“跟班”送钱、陪练,为何不利用呢?不要忘了,人家毕竟六七十年代就登月,航天飞机也飞了几十年,航天器飞了几十年都飞出太阳系了。空间站这点技术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思量这钱值不值得再花的罢了。

外国人看核心舱训练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际空间站水平排第一梯队的是:叙利亚、委内瑞拉、朝鲜、伊朗,他们目前没空间站是他们不想造,害怕造出来震惊世界,把动物届吓尿了;

第二梯队非中俄莫属;

第三梯队:日本、巴西、印度、德国等;

第N梯队的最后一名才是美国人。

千万别笑话我,我说的都是真的。

中国空间技术现在处于追赶期,还不敢奢谈第几。

我们的空间站还在建造中。可是

差不多50年前,苏联有了空间站。1***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美国有了空间站。美国在1***3年5月14日发射成功一座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

20年前,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建造了国际空间站。日本建造了自己的太空舱。

我们正在***开展火星探测。可是

美国、欧洲、印度早就实现了火星探测。日本也飞到的火星的边沿。日本还实现世界上第一次小行星取样。飞行2.3亿公里,是到月亮的几万倍距离。

要么老糊涂了,要么脑子进了水,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不是聪明的做法。从实事求是中找出差距,努力追赶,才是我们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还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美国的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已经相继飞出太阳系边缘;NASA的勇气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正漫步在红色星球茫茫的戈壁上寻找探索目标;在400公里外的太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正在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根据2021财年预算申请,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总额高达256.42亿美元,比2020财年的226.29亿美元增加约12%。

一、“月球到火星”***——123.71亿美元。

二、载人探索与运行——129.49亿美元。

三、探索技术——15.78亿美元。

四、科学——63.06亿美元。

五、航空研究——8.19亿美元。

六、安全、安保与任务服务,建筑与环境修复——35.49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将在近日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次独立发射火星探测器,希望这将是中国探索外太空的里程碑。

科学与发展的道路从来没有一蹴而就,正因为清醒判断、立足国情,过去几十年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才是我们超越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