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核心训练 > 正文

展能教育蜕变式核心训练

  1. 学艺术的怎么样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敏感性?

艺术的怎么样训练自己生活的敏感性?

艺术家对生活,都普遍具有优于普通人的特殊敏感性,和创作的灵感。毕加索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来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所指的”美”并非是大家所看到的,鲜花,孔雀,美女和美景的实像,而是对对象内在审美元素的理解和重新组合的能力。如:印象派画家们,他们经过了古典写实的色彩观察,发现生活中看到的色彩,并非是物体的固有色,而是因为光对固有色的作用而产生的,没有了光就没有了色彩,又因为光是变化的,所以色彩也应该是变化的,流动的。他们开始用点画缤纷色彩。如:后印象派”梵高”的创作画面,笔触排列短而赋予动感,多为燃烧的色彩。

克里姆特是位独具艺术个性的绘画***,他认为“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在艺术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综上可见,不论是印象派,还是具有装饰趣味的分离派等艺术家,他们用经典的作品告诉我们:艺术贵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科学思考,不泥古法,勇于尝试。

展能教育蜕变式核心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3 无锡市小神笔美术馆 陆之梁(临摹画)


人不与天地万物沟通,就无法大彻大悟,情感不经历生活的锤炼就无法凝聚升华。艺术的道理就是生命的道理,艺术的实现就是人的实现。为什么我们讲学艺术的都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就是要在生活中、劳动中洞察生命的意义以及人性的光辉。

当我们想要刻画一组农民,如果我们不走进他们的世界,深入他们生活,就不会了解农民割水稻时镰刀的方向,插秧时手的动作,烈日暴晒下皮肤褶皱里的颜色,粗糙手脚上的裂痕。更不会参透他们久久凝望田地时的深邃眼神。呈现出的作品就缺少灵性,而这灵性就需要敏感的双眼去扑捉。有几分对生活的理解,有几分对生活的炙热,就有几分对生活的敏感。

展能教育蜕变式核心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要训练对生活的敏感性,就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于平常中看到伟岸,卑微处洞见崇高。

非常非常的容易,就三步:

观察——思考——表达

展能教育蜕变式核心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确实是一句值我们所有学习、从事、喜好艺术的朋友们奉为经典的语录!

无论你是学习什么艺术,绘画、舞蹈、戏剧、音乐、文学都好,这些艺术种类的创作灵感来源皆来自于我们各自不同的生活。

达芬奇为了创作《最后的晚餐》,在贫民窟中生活了5年;正因为命运对贝多芬身体的无情摧残,让其弹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命运交响曲》;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深刻而真实,难道能跟他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对农民,农务生活的真情实感分的开吗?

所有史上的艺术家,都是在生活中摄取营养,来服务于各自的创作,日积月累方有机会走向神坛。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如何能创作出打动心灵的艺术作品?

没有日常观察思考后的次次表达、次次记录、次次默念,又怎能积少成多,以量变完成质变,蜕变升华呢!

所以,朋友!

如果想要提高对生活的敏感性从而完成自我在艺术之路上的蜕变,最简单地方法就是:

先说结论:无法训练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感知的进化的逻辑是有迹可循。但是感知的能力却是写在我们基因里面,我们无法让它消减掉一部分,也没有办法通过人为的方法再增加一分。从简单的能感觉到温度的冷暖。到慢慢去感受天的蓝。火的红。油菜花的黄。这一系列的感知进化,我们何曾使用过一丝训练。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接受社会次数的增多。生活当中的险恶与诚善逐渐的提醒我们,我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存在的人。我们开始认为自己是有思想的,有情绪的,世界与众不同而我们是万物灵长,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没有主动的训练。

正如在凛冽的寒冬里,一碗妈妈做的热气腾腾的饺子,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母爱,也感受到了温暖。而在自己生活当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之后我们不由自主的懊恼和悔恨,甚至流下眼泪。看到那些英雄们,我们会难掩景仰之情。我们能感受到舞蹈者身体的美。也能够感觉到农民兄弟劳动中沉重的美感。南方小桥流水的美。北方粗犷大气的美。这一系列的感受。我们需要机缘巧合。和我们设身处地的参与。所以作为艺术类的学生,在我们的创作中需要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我们能做的是多去感受,尽力的去感受。把套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层蛹剥离开。走入现实生活,走进人民群众。

虽然根本无法训练,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基因代码最深的那一行,我们天生是带有这样的敏感性的,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原本就有。能够做到的部分去诱导。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