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提出,真正让我们从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中跳出来,真正开始专注学科背后的人,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关乎人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素养。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眼睛不是盯着学科,而是盯着背后那个人,让这个人完整地认识这个学科,完整地认识这个世界,继而完整地认识自己,让每一个人真正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能够使自己幸福和使他人幸福的人。
我觉得核心素养不必刻意追求,也不能刻意追求。核心素养很简单,就是关注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不是做错了,而是做对了,但还缺少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比如今天台湾教师吴慧琳上的课就涵盖了核心素养,她跳出音乐上音乐课,不把音乐作为一种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素养,把节奏渗透到生活当中,我觉得这就有点核心素养的味道。另外,她的课还体现了课堂文化,她经常说的几句话非常有特点,“我们到学校是来玩的”“你们不要站队”“叫我姐姐,别叫我老师”,这是一种民主。
核心素养教学转化之道,首先要有学生立场,我们讨论核心素养的转化指向谁?一定是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讨论转化的前提,因为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首先要指向学生,要有学生立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要真正读懂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就是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个方面真正理解、践行。所以,我们必须聚焦学生的学习,不断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新词,但到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对“核心素养”这个词还很陌生。这本身就是当前教育困境的写照。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如今的教育,学生的培养,我们必须正视我国现在的教育生态出现了问题,但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育人的我们,可能都感觉有太多的迷茫。
个人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至少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我们都需要去思考,都需要去努力。
但客观来说,一个标准的制订不算太难,而对标准的落实,如何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系统熏陶,在社会教育里正面引导,那将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而且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改变和积淀。
我想为什么“核心素质”的提出已经3年了,到现在为止,“核心素质”这个词多只出现在一些应景的报告或文章中,而没能真正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盛行,没能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这其实就反应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非常尖锐的问题。
所以说,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还很长,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路径在哪,我没有答案,短期内也很难有答案。
作为高中老师。我最近也一直在研究什么是核心素养。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那就结合自己的认识,来谈谈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于21世纪的时代特征,在回答21世纪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是一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科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纪,随着时代的巨变必然会产生很多与之伴随的问题。比如:社会的复杂性、多极化与单边主义、文化多元化与狭隘民族主义、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等。那么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教育对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围绕核心素养的改革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的时代需要呢喃?
正是基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各国际组织和国家先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二、什么是核心素养
它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rbw.com/post/14149.html
下一篇
健身计划生成-健身计划网